往期精选 | 集团化办学中的资源共享
摘要:集团化办学是追求教育公平的一种有益探索。在实施集团化办学过程中,通过共享理念文化、管理策略、师资队伍、课程集群、智慧课堂、评价体系等优质资源,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,让更多学生共享优质教育服务。
关键词:集团化办学;优质教育资源;共享
作者简介:李秀红,盘锦市双台子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高级教师。
2017年9月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《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》提出:“改进管理模式,试行学区化管理,探索集团化办学,采取委托管理、强校带弱校、学校联盟、九年一贯制等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。”2020年9月,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》,要求“完善学区治理体系,科学规划学校布局,合理划分学区范围,统筹学区资源,促进学区内学校多样特色、优质均衡发展”。2019年初,盘锦市双台子区为了不断提升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,出台了《关于实施集团化办学推进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》。盘锦市双台子区实验小学(以下简称实验小学)作为城区内的一所优质学校,承担起集团化办学核心校之责,与新建校湖滨小学,薄弱校辽河小学、常家小学共同组建成盘锦市双台子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(以下简称集团)。三年来,集团通过共享理念文化、管理策略、师资队伍、课程集群、智慧课堂、评价体系等优质资源,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,集团化办学取得了初步成效。
·一·共享文化理念,从“互通”走向“共融”
实验小学始建于1962年,办学历史悠久。多年来,学校以“悦纳教育”为核心理念,“悦而融和,纳而融通”是其内涵表述。实验小学倡导师生以好学开放的心态,愉悦接纳知识,格物致知;以主动修为的心态,愉快接纳自己,完善自我;以善良友好的心态,快乐接纳他人,和谐共生。实验小学强调“和而融,融而悦,悦而纳,纳而生”的教育发展生态,形成了“和悦相生,和融共进”的学校精神。教育集团成立后,领导小组合作议事,制定章程,研究计划,谋划蓝图,构建方略,以“悦纳文化”融合湖滨小学的“善水文化”、辽河小学的“和畅文化”、常家小学的“阳光文化”,深入探索集团化办学新模式,打造“和而不同,各美其美”的集团化办学新特色。
在三年多的交流互动中,集团各成员校的领导与教师深度研究“悦纳教育”的文化理念体系,着眼于“和悦至真”“善纳至广”两大领域,对“三重”校园氛围产生认同。“三重”,即一重发现,善于发现师生身上蕴含的潜能;二重关怀,善于营造相互关怀的氛围;三重激励,善于激励师生。集团在尊重差异性、多样性的基础上,确定“融理念、合人心,融文化、合精神”的集团化办学目标,通过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文化基点,使每一名融入集团的干部、教师都有归属感,从而推进各成员校之间文化认同、文化融合,实现“一校一景,一校一品,一校一特色”的各方共赢和可持续发展的集团化办学新格局。
·二·共享管理策略,从“个体”走向“联盟”
集团化办学既不是简单的地抱团取暖,也不是单纯的“理念输出”,而是内部激活与优势互补。集团化办学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创新管理机制,形成统筹管理、集聚合力、紧密联系的发展共同体。
(一)建立集团办学管理制度
(二)强化集团督查互动功能
(三)完善集团考核评价机制
集团化办学的目的是深度整合优质教育资源,回应社会关切,促进义务教育更加公平与均衡,提升教育品质,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。基于师资现状,集团完善了干部、教师交流培养机制,实现了优质师资共享。
(一)创新干部交流常态化机制
(二)合理调配集团内的教师资源
在课程特色培育上,集团将实验小学多年构建的“悦纳课程”集群延展到成员校实施。
(一)共建“悦纳课程”体系
(二)共促“悦纳课程”实施
集团实施的“八大工程”,项项有人抓、人人有事干、事事做得好,形成了常态化、规范化、自动化的课程实施新态势。三年来,在“用悦纳润泽孩子心灵”的课程理念引领下,各成员校结合校情、师情、学情,深入推进课程建设与实施,每一门课程都发挥独特作用,每一位教师都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,并用发展方向催发心中的内动力,从而使核心课程、拓展课程、活动课程三线并重,实现了以基础性课程保障学生“全面发展”,以拓展性课程、活动性课程张扬学生“多彩个性”,从而满足学生个性化、多样化的学习需求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
此外,集团定期举办“悦纳课程”成果展示活动,评选优质特色课程。通过现场展示、腾讯会议直播、公众号分享等方式促进成员校之间共建、共享、共生,逐步形成从“我有”走向“我优”的办学新特色。
·五·共享智慧课堂,从“模仿”走向“建构”
为了扩展优质资源的覆盖面,发挥优势学科的影响力,积极推动集团整体教育质量提升,集团核心校优秀教研组联合成员校教师组成教研联合体,制定共建计划,在教学管理上落实“三统一”,即统一教学进度、统一集体备课、统一教研活动。在集团内建立同学段学科教研组或备课组,搭建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平台,每月定期开展教研活动,组织开展专题研究。通过教研活动、学思分享、同步课堂、名师工作室等策略促进智慧课堂在成员校内开花结果。
集团始终坚持以赛促研、以赛提质,通过开展“春芽杯”“秋实杯”教学大赛,让教师人人参与、人人评说,其目的是通过观课、议课促进教师“悦纳”他人之长,反思自己之短,逐步从“模仿”走向“建构”。例如,2022年3月,集团开展的第六届“春芽杯”教学大赛,要求所有参赛教师必须遵循“悦纳课堂”理念,采用盘锦市“六步两环”课堂教学模式,坚持以“自学”“自测”为核心,以“自主学习”为主线,教案与学案互为支撑,自学与自测精准契合,致力于学生思维力、学习力、品格力的发展,促进学生自我提升与自我成长。还要求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,引导学生边学边测,当堂理解,当堂消化。明确参赛要求后,参赛教师积极磨课,在充分“悦纳”评课教师点评意见、建议的基础上,对照自己的录播课,以评课者的身份重新审视,自我反思,自我调节,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水平。“春芽杯”大赛结束后,集团组织开展了“‘春芽杯’优质‘悦纳课堂’展示活动”,通过现场观摩、腾讯会议直播的方式同步进行,真正实现了优质课堂资源的共建、共享和共赢。
·六·共建评价体系,从“单一”走向“多元”
作为教育教学共同体,在评价方面,集团创新“三三三”评价模式,即在组织管理上,实施“统一考核、统一分析、统一评价”的策略;在评价维度上,通过“知识类任务单、能力类任务单、素养类任务单”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;在评价方式上,诊断性评价、形成性评价、终结性评价相结合。其中,一二年级采用“非纸笔考试”,其他年级采用“笔试+操作”的方式进行,运用“A+、A、B+、B、C”对考评结果进行等级评价,改变了以往“唯分数”的评价方法。对于体育、音乐、美术、信息、综合实践等学科,集团组成考评小组,分别于每年6月和12月进行实地抽测评价,同时每学期开展一次学科组期末教学质量分析会,通过教学评一体化发展,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。
经过三年的办学实践,集团初步实现了“融理念、合人心,融文化、合精神”的办学目标,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各成员校的迅猛发展。未来,集团将坚持抓细常规工作,微改进,出精品;坚持抓实重点工作,微改革,出成品;坚持抓好创新工作,微改制,出样品。同时,不断拓展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,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,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、协调发展、优质发展,进一步彰显教育公平。
参考文献:
[1]颜嫦嫦.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模式、困境与出路[J].现代中小学教育,2016(12).
[2]豆振峰.对集团化办学的几点思考[J].甘肃教育,2017(22).
[3]杜芳芳.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的社会学分析[J].教育理论与实践,2018(25).
(责任编辑:赵春艳)